首页 | 营养档案 | 美食菜谱 | 药膳调理 | 营养资讯 | 食品品牌 |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营养档案 > 草药 文章列表
别名 :狗儿蔓、打碗花、兔儿苗、狗儿秧、秧子根、奶浆藤、面根草、南面根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1~2两。 知识介绍 本品为旋花科植物打碗花的全草或根茎。多年生蔓性草本。根
别名 :棒槌草、铁色草、大头花、夏枯头、夕句、乃东、燕面、麦夏枯、棒柱头花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9至30克;熬膏或入丸、散;外用:适量,煎水洗或捣敷。 知识介绍 夏枯草
别名 :冬不凋草、铁扁担、九节连、千年润、屋周、万年青根、冬不凋草、开口剑、斩蛇剑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3至9克(鲜品30克);或浸酒,捣乱汁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或捣汁涂,或塞鼻,或
别名 :通花根、大通草、白通草、方通、泡通、通脱木、葱草、通花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3至5克。 知识介绍 通草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茎髓。通脱木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生于海拔
别名 :辣米菜、野油菜、焊菜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10至30克(鲜品加倍);或捣汁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服用过量可出现轻微口干,胃部不适等症。 知识介绍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
别名 :山菠菜、牛舌头棵、水牛舌头、田鸡脚、山大黄、当药、山羊蹄、牛耳大黄、黄根根、鸡爪黄连、大山七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3~4钱;或捣汁。外用:捣烂外敷。 知识介绍
别名 :留球子、史君子、宁极、五棱子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(捣碎)6至15克;或入丸、散。或去壳炒香嚼服(小儿每岁每日1至1.5粒,总量不超过20粒)。 知识介绍 为使
别名 :菖蒲叶、山菖蒲、水剑草、香菖蒲、药菖蒲、草蒲、昌阳、木蜡、阳春雪、望见消、苦菖蒲、粉菖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每次3至6克(鲜加倍)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或研末调敷。
来源  本品为木蓝科木南藤本植物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的成熟果实。北五味子主要产地为东北地区及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等地;南五味子产于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。北五味子质比南五味子优良。 药
五味子药用价值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应用。药用价值早有记载,始载于东汉末期《神农本草经》,并列为上品。《图经本草》中记载:“五味子皮肉甘酸,核中辛苦,都有咸味,此则五味具也,故名五味子”。李时珍名著《
别名 :沙苑子、潼蒺藜、蔓黄芪、夏黄草、白蒺藜、沙苑蒺藜子、沙蒺藜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9至15克;或入丸、散;或熬膏。 知识介绍 沙苑蒺藜为豆科植物扁茎黄芪的成熟种子
别名 :寄生、桑上寄生、寓木、宛童、寄屑、寄生草、茑木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10至15克;或入丸、散;浸酒或捣汁饮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 知识介绍 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、
别名 :草决明、野鸡冠花子、狗尾花、狗尾苋、牛尾巴花子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5至15克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;或捣汁灌鼻。 知识介绍 青葙子为苋科植物青葙成熟种子,7至
别名 :锯锯藤、拉拉秧、活血草、红茜草、四轮车、挂拉豆、红线草、小血藤、血见愁、过山龙、入骨丹、红内消、茹卢本、茜根、芦茹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10至15克;或入丸、散;或浸酒。
别名 :水栗子、萍蓬莲、黄金莲、水面一盏灯、水萍蓬、矮萍蓬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3~5钱。 知识介绍 萍蓬草根为睡莲科植物萍蓬草的根茎,多年生水生草本,秋季采收。根茎肥
别名 :沙参、知母、白沙参、苦心、识美、虎须、白参、志取、文虎、文希、羊婆奶、铃儿参、泡参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10至15克(鲜品15至30克);或入丸、散。 知识介绍
别名 :苇根、芦头、芦茅根、苇根、芦菰根、顺江龙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15至30克(鲜品60至120克);或鲜品捣汁用。外用:适量,煎汤洗。 知识介绍 芦根为禾本科植物
别名 :灵芝草、木灵芝、菌灵芝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10至15克;研末,3至6克;或浸酒。 知识介绍 灵芝为多孔菌科真菌灵芝或紫芝等的子实体。灵芝为腐生真菌,生于向阳的
别名 :鸡公花、鸡髻花、鸡冠头、鸡骨子花、老来少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9至15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汤熏洗;或研末调敷。 知识介绍 本品为苋科植物鸡冠花的花序。
别名 :合昏皮、夜合皮、合欢木皮、夜合树皮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9至15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 知识介绍 合欢皮为豆科植物合欢的树皮。合欢落叶乔木,生于
别名 :耳朵刷子、挖耳朵草、珍珠草、鼓槌草、衣钮草、谷精珠、戴星草、文星草、流星草、移星草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9至12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汤洗;或烧存性研末撒;或为末吹鼻,
又名徘徊花、笔头花、赤蔷薇花。 玫瑰花为蔷薇科植物玫瑰和重瓣玫瑰的花。玫瑰和重瓣玫瑰属落叶灌木,原产中国北部,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。以山东、江苏、浙江及广东最多。5至6月盛花期前,采摘已充分膨大
别名 :生甘草、粉甘草、甘草梢、甜根子、美草、蜜草、国老、甜草、粉草、蜜甘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3~9g(大剂量30至60克)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渍;或研末敷。若长期大量服用可引起脘闷
别名 :扯丝皮、丝棉皮、思仙、思仲、木绵、石思仙、丝连皮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6于15克;或浸酒;或入丸、散。 知识介绍 本品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树皮。杜仲由于药用价值高
别名 :公子香、子丁香、支解香、瘦香娇、雄丁香、如宇香、索瞿香、百里馨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2至6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敷。 知识介绍 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
别名 :土鳖虫、土鳖、过街、地乌龟、节节虫、臭虫母 使用提示 :每次3~9克 知识介绍 地鳖为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的雌虫干燥体。捕捉后,置沸水中烫死,晒干或烘干。
别名 :鹅儿花、铁花、五毒、乌头、乌喙、奚毒、即子、毒公、耿子、川乌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3至9克,研末,每次1至2克;或入丸,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或调敷。生品内服宜慎。酒浸、酒煎服
别名 :草果仁、草果子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3至6克;或入丸、散。 知识介绍 草果为姜科植物草果的成熟果实。草果多年生草本,生于沟边林下,分布于广西和云南南部地区,果实成
别名 :茧黄、绵茧、茧蛹子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3~9克。或入散剂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或调敷。 知识介绍 蚕茧为蚕蛾科动物家蚕蛾的茧壳。 多取净蚕茧壳置煅锅内,
别名 :三叶半夏、三叶老、三步跳、麻玉果、燕子尾、水玉、地文、和姑、守田、示姑、羊眼半夏、地雷公、狗芋头 使用提示:内服:煎汤,3至9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研末,水或酒、醋调敷。半夏使用不当
别名 :小对节生、出浆藤、云百部、小爬角、小白药、长柄牛奶藤 知识介绍 百灵草为萝摩科植物百灵草的全株。攀援藤本。幼枝与嫩叶生有疏毛,渐脱落无毛。叶披针状长圆形,长达8~11厘米,
别名 :野丈人、胡王使者、白头公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9至15克(大量30克)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或捣敷。 知识介绍 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、细叶白头翁及
别名 :白面水鸡、白背丝绸、白底丝绸、绸缎藤、银背藤、一匹绸、僵蚕、天虫、白僵虫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3至10克;研末,1至3克,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;研末撒或调敷。
别名 :胎盘、衣胞、胎衣、人胞、混沌皮、混元丹、仙人衣、混沌衣、混元母、佛袈裟 使用提示 :内服:研末或装入胶囊,每次1.5至3克(重症加倍);或入丸剂;新鲜胎盘,半个至1个,水煎服食,每
别名 :鹅眼枳实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3至10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涂,或炒热熨。本品能损至高之气,不宜服多。 知识介绍 枳实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
别名 :玉金、姜黄、毛姜黄、马述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6至12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搽。 知识介绍 郁金为姜科植物温郁金、姜黄、广西莪术、蓬莪术及川郁金的块
别名 :因尘、茵陈、因陈蒿、绵茵陈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10至15克(大剂量60克)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。 知识介绍 茵陈蒿为菊科植物猪毛蒿及茵陈蒿的地上部
别名 :首乌藤、赤葛、九真藤、棋藤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10至20克;外用:适量,煎水洗或捣敷。 知识介绍 夜交藤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藤茎或带叶的藤茎。何首乌为多年生缠绕
别名 :玄胡素、元胡、延胡、玄胡索、元胡索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5至10克;研末,1.5至3克;或入丸,散。 知识介绍 延胡索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块茎。延胡索多年生草本,
别名 :元参、乌元参、黑参、重台、正马、玄台、鹿肠、鬼藏、端、咸、逐马、馥草、野脂麻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9至15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捣敷或研末调敷。 知识介绍
首页 上一页 [ 第8页/共12页 ] 下一页 尾页

© 2016-2030 YingYangABC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
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

吉ICP备16008406号-1   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4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