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| 营养档案 | 美食菜谱 | 药膳调理 | 营养资讯 | 食品品牌 |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营养档案 > 草药 文章列表
别名 :香茹、香草、香菜、香戎、石香薷、香茸、蜜蜂草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5至10克,或入丸、散。 知识介绍 主产于江西、河北、河南等地,以江西产量大,质量好。夏、秋二
别名 :龙芽草、脱力草、狼牙草、金顶龙牙、黄龙尾、毛脚茵、瓜香草、石打空、子母草、乌脚鸡、寸八节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10至30克(大剂量可用至60克);或入散剂;外用:适量,捣敷或熬
别名 :天台乌、台乌、矮樟、香桂樟、铜钱柴、班皮柴、旁其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6至10克;或入丸、散;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疏散宣通,甚于香附,不可多服。 知识介绍 乌
别名 :吐血草、箭头草、救命王、金不换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10至15克;外用:适量捣敷或磨汁涂。土大黄因性味甘滑寒,不宜多食。 知识介绍 土大黄为蓼科植物钝叶酸模的根
别名 :吊兰、林半、禁生、杜兰、悬竹、千年竹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6至15克(鲜品加倍),宜义煎;或入录、散;或熬膏。 知识介绍 为兰科植物金钗石斛、美花石斛及铁皮石斛
别名 :羌青、护羌使者、胡王使者、羌滑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6至12克;或入丸、散。 知识介绍 羌活为伞形科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的根茎及根。主产于四川、甘肃及云南等地。多
别名 :排香、香排草、香羊、毛柄珍珠菜、香草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1~3钱。在麻辣火锅中用量也不宜多,3~5克即可,也可在卤水中使用。 知识介绍 排草香为报春花科植物细
别名 :丁父、丁公寄、丁公藤、石南藤、搜山虎、风藤、蓝藤、巴岩香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1~3钱;酿酒或酒煮。外用:捣烂炒热包敷。 知识介绍 南藤为胡椒科植物湖北胡椒或绒
别名 :柰花、末丽、小南强、木梨花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0.5~1钱;或泡茶。外用:煎水洗目或菜油浸滴耳。 知识介绍 本品为木犀科植物茉莉的花,常绿小灌木或藤本状灌木,
别名 :玫瑰茄、山茄子 知识介绍 洛神花,为锦葵科,木槿属,一年生,天然色素、食品原料、药用草本植物,又名:玫瑰茄、山茄子等(学名:HibiscusSabdariffaLinn,或
别名 :苦竹、伞柄竹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2~4钱。外用:煅存性研末涂敷。 知识介绍 苦竹叶为禾本科植物苦竹的嫩叶。生于向阳山坡或平原,分布浙江、江苏、江西等长江流域及
别名 :血风、血藤、大血藤、血风藤、三叶鸡血藤、九层风、红藤、活血藤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10至15克(大剂量30克);或浸酒,或熬膏。 知识介绍 鸡血藤为豆科植物密花
别名 :山茶根、黄芩茶、土金茶根、腐肠、黄文、虹胜、经芩、印头、内虚、空肠、子芩、宿芩、豚尾芩、片芩、条芩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3至10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或研末调敷。
别名 :金药树、护房树、豆槐、槐米、槐蕊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5至10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水熏洗;或研末撒。 知识介绍 槐花为豆科植物槐的花及花蕾。槐落叶乔木
别名 :首乌、赤敛、陈知白、红内消、马肝石、山伯、山精、夜交藤根、赤首乌、山首乌、药首乌、何相公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10至20克;或熬膏、浸酒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、研末撒
别名 :刺桐皮、钉桐皮、鼓桐皮、下皮、山芙蓉、空桐树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6至15克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前水洗;浸酒搽或研末调敷。 知识介绍 海桐皮为豆科植物刺桐或乔
别名 :金龙棒、猪肝菜、青蛇、路边青、麦穗红、青蛇仔、野辣椒、羊肝菜、土羚羊、假米针、紫燕草、假红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1~2两。外用:捣敷或熬膏贴。 知识介绍 狗肝菜
别名 :甘松香、香松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3至6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敷;或泡水含漱,或煎汤洗。 知识介绍 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和宽叶甘松根及根茎。甘松为多年
拼音名   Hónɡ Huā 英文名   FLOS CARTHAMI 别名 草红花 来源   本品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
别名 :抽筋草、鹅肠菜、伸筋藤、鹅耳肠、壮筋丹、鸡卵菜、牛繁缕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2~5钱。外用:捣敷或煎水熏洗。 知识介绍 本品为石竹科植物牛繁缕的全草,多年生草本
别名 :枸杞根、杞根、地骨、地辅、地节、苟杞根、枸杞根皮、红榴根皮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9至15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水含漱洗、淋洗;或研末撒、调敷。 知识介绍
别名 :竹叶门冬青、淡竹米、碎骨子、山鸡米、金鸡米、迷身草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9至15克(鲜品加倍)。 知识介绍 淡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或中华淡竹叶的全草。淡竹叶为
别名 :玄石、磁君、处石、延年沙、续末石、吸铁石、瓷石、吸针石、活磁石、灵磁石、磁铁石、戏铁石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10至30克,打碎先煎;或入丸、散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研末敷。磁石
别名 :小叶川芎、香果、雀脑芎、京芎、贯芎、抚芎、台芎、西芎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3至10克;研末,每次1至1.5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撤,或调敷,或煎汤漱口。 知识
别名 :扁柏、香柏、柏树、柏子树、柏叶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9至15克,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;捣敷或研末调敷。多服、久服,易致胃脘不适及食欲减退。 知识介绍
别名 :黄条香、黄根、汉防己、防己藤、山地瓜秧、蝙蝠葛根、北山豆根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3至9克;或入丸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;或煎水泡洗。剂量不宜过大。大量服超过15克,可引起呕吐
别名 :柏实、柏子、柏仁、侧柏子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9至15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 知识介绍 柏子仁为柏科植物侧柏的成熟种仁。侧柏常绿乔木,生于湿润肥沃地
又称夏草冬虫、虫草。真菌门,子囊菌亚门,麦角菌科。 寄生在鳞翅目幼虫体上。子座单个地从寄主前端发出,基部向上渐狭细,头部近圆柱状、褐色。子座顶端膨大,在表层下有许多子囊壳,子囊多数产在子囊壳内,每个
性味归经 甘,微寒。归肝、肾、肺、小肠经。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,渗湿通淋,明目,祛痰。用于水肿胀满,热淋涩痛,暑湿泄泻,目赤肿痛,痰热咳嗽。 用法用量 &n
冬虫夏草又称夏草冬虫、虫草。真菌门,子囊菌亚门,麦角菌科。 寄生在鳞翅目幼虫体上。子座单个地从寄主前端发出,基部向上渐狭细,头部近圆柱状、褐色。 子座顶端膨大,在表层下有许多子囊壳,子
拼音名   Chē Qián Zǐ 英文名   SEMEN PLANTAGINIS 来源   本品为车前科植物车前Plantago asiatica
别名 :芳香、泽芬、香白芷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3至10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或调敷。 知识介绍 白芷为伞形科植物杭白芷或祁白芷的根。杭白芷栽培中于江苏、安
别名 :辣菜子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3至10克;或入丸、散。内服过量宜致呕吐,引起胃肠炎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;或整粒敷穴位。白芥子油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能引起充血、灼痛,甚至发泡,外
别名 :禹白附、牛奶白附、鸡心白附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3至6克;研末,0.5至1克。外用:适量,捣烂或研末调敷。 知识介绍 白附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。独角莲多
别名 :铧头草、光瓣堇菜、堇堇菜、箭头草、地丁、羊角子、独行虎、地丁草、宝剑草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15至30克(鲜品30至60克);外用:适量,捣敷。 知识介绍 紫花
别名 :小李仁、大李仁、郁子、郁里仁、李仁肉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3至10克,或入丸、散。 知识介绍 郁李仁为蔷薇科植物郁李、欧李、榆叶梅及长梗扁桃等的成熟种子。夏、秋
别名 :仙灵脾、刚前、黄连祖、千两金、干鸡筋、放杖草、弃杖草、三枝九叶草、羊藿叶、羊角风、三角莲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6至9克(大剂量15克);或浸酒,熬膏;或入丸、散。 知识
别名 :天鼠屎、鼠法、石肝、黑砂星、檐老鼠屎、天鼠粪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3至9克,布包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研末散或调敷。 知识介绍 夜明砂为蝙蝠科动物蝙蝠、大管鼻蝠、
别名 :南芫花、芫花条、药鱼草、莞花、头痛花、闷头花、老鼠花、癞头花、金腰带、浮胀草[根皮]、去水、赤芫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1.5至3克;研末,每次0.5至1克;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
别名 :金沸草[全草]、六月菊、鼓子花、滴滴金、金钱花、驴儿菜、飞天蕊、野油花、夏菊、艾菊、满天星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(布包煎或滤去毛),3至10克;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。 知识
首页 上一页 [ 第7页/共12页 ] 下一页 尾页

© 2016-2030 YingYangABC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
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

吉ICP备16008406号-1   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4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