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西特产龙脊云雾茶生长于有世界一绝之称的龙脊梯田风景区,茶园海拔高度在八百米以上,属亚热带季风区,受冷暖空气交替影响,四季分明,雨量充沛,有机含量高,日照短,温度大,终年流水潺潺,云雾缭绕,晴日早晚
广西桂林三花酒属米香型小曲白酒。酿造历史可追溯到南宋。原由“师司公厨”酿成, 后传入民间, 清未出现专业酿酒作坊, 至民国年间, 作坊遍及桂林。1949年后, 国家汇集民间酒坊各路优秀酿酒师, 于1
荔浦芋因原出于荔浦县而名。剖开芋头可见芋肉布满细小红筋,类似槟榔花纹,栽培学称之为槟榔芋,各地均有栽种。
母芋椭圆形,子芋5个~8个。以产母芋为主,一般单个重1000~1500克,大的可达25
贵州董酒是国家八大名酒之一,是白酒五大香型中唯一“其它类型”的代表,其酒色清澈透明,溴之花香幽雅,入中醇和浓郁,饮后甘爽味长。“酯香、醇香、药香”是构成董酒香型的几个重要方面。据说,董洒还有预防癌症
小河红枣 :张掖小河乡的红枣,成熟后表面全都是红褐色,果形较小,但肉质细密,味甜、核小,营养丰富。除鲜吃外,晒成干枣,供煮粥或制甜食品。它不仅含有大量的糖粉,蛋白质和脂肪,而且含有比一般果品高的钙
民勤土特产:黄河密瓜
甘肃省民勤县收成乡以盛产黄河密瓜、白兰瓜、郁金香而闻名全国,种植历史长达50多年,种植面积1.5万亩,产品质量优于他乡同类产品。黄河密瓜、白兰瓜含糖量高达18%,采用
保健食品高原荞麦,有甜荞和苦荞,公元前五世纪就是栽培的八谷之一。彝族称为“额”,古代亦写成莜麦或乌麦。学名Fagopyrum Mill,蓼科荞麦属一年生草本双子叶植物纲作物蓼科栽培植物。起源于中国,
江口豆腐干
豆腐干是江口闻名于世特产。它是从清光绪三十三年(公元1907年)在江口县城的几家加工豆腐的小作坊开始生产,现已有近百年的历史,如今作坊主要在靠近龙井的胜利街。生产这种独特的豆腐
盘江狗肉历史悠久。1982年,有一从关岭县花江来盘江入赘的刘老四杀狗开业,食客众多,生意兴隆。接着罗姓、何姓、申姓、刘姓、张姓等数十家都相继开起狗肉店。盘江狗肉最早可追溯至明清时期,因当时局限,狗肉
毕节臭豆腐干已有100多年的生产历史。相传,清朝道光年间,毕节县城内的一家豆腐作坊有一天做得豆腐过多,未卖完。店主人怕老鼠咬吃,就分别放在几个木柜内。第二天取时,有一个柜子被忘了,没有取出其中的豆腐
主料
精白面粉250克,糯米500克,熟猪肥瘦肉100克。调料熟大油300克,白糖50克,味精5克,酱油150克,虾子3克
制作过程
1、制馅心。将糯米淘洗干净,放入盆内,
木瓜鸡是洱源白族人民美食文化中一道名菜。先将已宰杀的嫩鸡洗涤并去骨,将鸡肉切成小块,鸡杂切成细块,放入油锅中用油炒5分钟左右,然后,再加木瓜(2至3个),去皮后切成细片或细丝,连同食盐、草果、姜片、
原料 :质好猪肝半斤(四人食量),网油0.25斤,大蒜苗2根。
辅料 :五香粉、耗油、蒜米、姜丝、盐、鸡精、料酒、酱油、水淀粉。
作法 :
1、先将猪肝切成中指大小的肝块,把
荷叶米粉肉是江永人民喜庆酒宴的镇席之肴,味香甜美。
其制作方法为 :先把肉切成一寸见方之块状,将稻米、八角炒香,磨粉拌合,加上精盐、白酒、酱油、五香粉、白糖等调味品,再用荷叶包扎(故又名荷包
“圣水”豆腐丸是瑶族的一大名菜,“瑶家十八酿” 之一。
豆腐丸又叫豆腐酿、豆腐圆。选料精良,制作精细,色鲜味美,清嫩可口。其制作方法是将精肉剁碎,以香葱、香油、精盐、味精等拌合,先做成馅,然后
瑶家“十八酿”是指以“圣水”豆腐丸为依托,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风味独特的系列风味小吃。
有水豆腐酿、辣椒酿、苦瓜酿、螺丝酿、米豆腐酿、油炸豆腐酿、香菇酿、蒜头酿、苜芋豆腐酿、竹笋酿、茄子酿、丝瓜酿
侗族没有喝茶品茗的习惯,却有一年四季吃油茶的习俗。
油茶是一种可以充饥的食品,具有清香爽口、脆甜味浓的风味特点和提神醒脑、帮助消化、解除疲劳、治疗轻微感冒腹泻疾病等作用。因此,侗族的油茶不仅是
酸汤子这是满族人夏季爱吃的一种食品。
做法是将玉米泡开,磨成面,发酵后可制作。将发酵面挤进“汤筒”(或凿有小洞的猪哈拉巴骨),使之成面条状漏入沸腾水锅中,煮熟加佐料即可食用。夏季可加蜂蜜、芝麻
苏子叶饽饽这也是满族人喜爱的粘食。
夏季,将糯米浸泡后磨面,按成圆饼,内包小豆豆馅,外裹鲜苏子叶,蒸熟。去叶(或带叶)食用,味清香。
满族喜食粘食、甜食。豆面卷子,或称豆面饽饽,多在春季食用。
做法是将粘米面入锅蒸熟,擀成薄片,再将炒熟的黄豆面均匀地撒在上面,也可加上芝麻盐,卷成长卷,切成一至二寸长,色泽金黄,粘而香。
古往今来,朝鲜族人民无论是在盛大的酒席上还是在家庭的饭桌上,都把泡菜当作一道必不可少的凉菜。在吃完油腻的荤菜或吃过油糕和煎饼之后,总喜欢吃一些泡菜,或喝几口泡菜汤来“漱口”。对朝鲜民族来说,泡菜的确
“狗崩肠”是罗甸红水河一带布依族独创的一道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风味美食。
布依族喜食狗肉,杀狗后将剔下狗脊骨剁碎,加入网油、肺、连提、锤茸后加春芽末、狗血、花椒面、酒、姜葱末、盐制成馅,将洗净狗
蚕虫是顺德乐从特产,吃起来很甘香的,做法很简单,就用肥叉烧和花生仁加调味料炒就成了。
云南的汉、白、回、彝等各族群众办红白喜事时,常以“八仙桌八碗宴”招待宾客。其中彝家的山珍八碗宴最具特色。
彝家人山珍八碗宴的原料取自所栖居的大山。当然,他们也摆类似汉白民族的由猪肉酥、炒猪肉、
有首专称赞苗家酸汤鱼的苗族民歌中这样唱道:最白最白的,要数冬天雪;最甜最甜的,要数糖甘蔗;最香最香的,要数酸汤鱼。的确,酸汤鱼真可谓是苗族人民的传统佳肴了。酸汤鱼的烹调方法多种多样,下面介绍两种烹调
赤水猪儿粑是用糯米面做皮,分甜咸两种馅,以猪肉、豆腐干、榨菜等剁碎作馅,然后高温蒸熟即可食用。
因为蒸熟后呈椭圆状,白而光泽,仿佛就像一直肥肥的小猪,因此得名猪儿粑。吃上一口,您就感觉绵软清脆
新疆抓饭烧麦做法 :
1、将黄萝卜改刀成筷子粗的条,肥瘦羊肉全部切成约1厘米见方丁。
2、将高压锅坐火上,加入油烧至七成热时倒入羊肉丁,炒至上色时倒入黄萝卜和洋葱,加盐与孜然粉,再加少
新疆葡萄雪鸡做法 :
1、将猎捕或饲养的雪鸡洗净后将肉剔下,入水中煮至七成熟时捞出。
2、勺内加入雪鸡汤及盐、葱、姜、葡萄汁、料酒,再把捞出的雪鸡改刀成1.5厘米宽、5厘米长、厚内1-
原料 :藏羊腿、生菜、盐、料酒、美葱、香料、椒盐等。
做法 :
1、羊前腿经十余种香料淹制24小时。
2、进烤箱烤至皮酥、肉嫩、色泽金黄出炉。
3、装盘配上藏刀,椒盐碟即
这是山区壮族喜欢食用的风味食品。南瓜黄熟,收后存留一段时间使之糖化。使用时除去硬皮及瓜瓢、瓜子,切成大片,人锅煮熟,然后将优质糯米撒在它上面,瓜和糯米之比为3:1,煮至米熟成饭。再将瓜和糯米饭拌匀搅
桂北环江壮族的烤香猪,是很独特的民族佳味。当地饲养的土种猪,因水土及饲料的影响,身短、脚矮、皮薄,肉质特别鲜嫩。烤猪就选用这种10~15斤重的乳猪,宰杀脱毛后,使用当地出产的香梗稻杆熏烤成金黄色品,
五色糯米饭是壮族传统的有名美食。每年“三月三”歌节、清明节、四月八等节日,家家户户都要做五色糯米饭,以作赶歌圩食用,或祭祖祭神之用。他们选好优质糯米,采来紫蕃藤、黄花、枫叶、红蓝草,浸泡出液,分别拌
配料 :鸡胸肉350克、柠檬半个、盐、味精各半匙、古士粉3小匙、鸡蛋半个、糖6大匙、白醋半小杯、油半杯。
做法 :鸡肉切块,用盐、味精、古士粉、鸡蛋、水搅拌均匀,腌至10分钟,柠檬横切成片
配料 :青蟹1支、葱3根、蒜3瓣、粉丝145攻克、盐、味精、酱油各半匙、油1大匙、糖半匙、蚝油1小匙、酒半匙。
做法 :
先将青蟹整理干净,腹部切成5块,葱切花,蒜切茸,粉丝泡10分
调料 :
花生油150克、盐10克、味精8克、白糖2克、湿生粉适量、麻油少许。
做法
1、芥兰去叶切长段,二登切花刀、香肠煮熟切片、生姜切片;
2、烧锅下花生油,放姜片
主料 :油条一条、猪腰及海蜇适量(用海蜇头更爽脆)、猪油、浙醋和白砂糖随量。
做法 :先把猪腰拖刀(切斜成十字花),目的是使之更易入味。然后再把油条切小段,备用;把砂糖加入浙醋内混和;然后
主料 :大肠250G、咸酸菜300G、姜葱若干
做法 :洗干净酸菜抓干水分,然后炒干身后备用;然后将大肠飞水后,姜葱爆油镬,将大肠、酸菜生炒至熟,上碟即可。
在西藏,家家都离不开酥油茶。酥油茶是每个藏族人每日不可缺少的食品。
牛、羊是西藏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,而制作酥油茶的酥油就是从牛、羊奶中提炼出来的。
牧民们传统的提炼酥油方法是:先将
不吃手扒肉不算来过草原!手扒肉 是内蒙古大草原各族人民千百年来最喜欢、最常用的传统食品,也成为内蒙古地方风味之一。
制作和吃法别具一格 :将羊按各关节带骨分割成数块,放入不加盐和其它佐料的白
海蛎煎选用海蛎中的上品“珠蚝”为主要原料,把鸡蛋、地瓜粉和切碎的大蒜调匀,然后用适量的猪油在锅里煎至两面酥黄。
吃时,以蒜泥、沙茶酱、芫荽等为作料,方能达到香脆细腻、美味可口之功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