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| 营养档案 | 美食菜谱 | 药膳调理 | 营养资讯 | 食品品牌 |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营养档案 > 水产 > 虾 文章列表
麻豆腐是老北京人十分喜爱的北京小吃。相传早在明代初期就已成为民间食品。它的原料也和豆汁一样,是制作绿豆淀粉和粉丝的下脚料。发酵后的豆汁用旺火烧,使之水份挥发掉,存下的渣儿就是麻豆腐。麻豆腐呈灰白色,
特点 汤清见底,鸡肉鲜美。食之,可明目益智,延年益寿,尤宜老入冬季食用。并有补精添髓,补脾益肺 原料 珍珠鸡一只(重约500克)。 人参10克、生火腿35克。盐5克、绍酒25克。
特点 汤清见底,味鲜汁醇,火腿酥香而脍炙入口。 原料 火腿腰峰500克、火腿脚爪75克。 净母鸡一只(重约600克)、水发冬菇25克、冬笋片150克。精盐25克、绍酒75克、葱结20克
主 料 :藕条、水面筋 调 料 :糖、醋、酱油 作 法 :把水面筋裹住藕条,放入沸水中烫一下,飘起即可;把烫好的无锡排挂上面糊,拍上生粉,放入油锅炸透。锅中放入净水,加入糖、醋、酱
关于豆腐丸的发明,有一则有趣的传说:从前有位大户人家宴客,厨子不慎,将一条做菜用的鲢鱼让猫叼走了。厨子急中生智,用豆腐做了一道假鱼丸-豆腐丸。没想到上席后,吃的人个个叫好,从此,豆腐丸便传开了
小米面介绍 小米又称粟米,我国北方许多妇女在生育后,都有用小米加红糖来调养身体的传统;小米面是由小米精加工而成。 小米面营养分析 1、小米因富含维生素B1、B12等,具有防
性味   甘、微寒、无毒。 归经   入胃。 功效   健胃除湿,和胃安眠,滋养肾气,清虚热,补虚损。 主治   胃虚失眠,妇女黄白
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6至10克(鲜者加倍),不宜久煎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水含漱、浸洗,或研末调敷。藿香味属阳,为发生之物,其性锐而香散,不宜多服。 藿香知识介绍 : 藿香
小麦   属禾本科栽培作物。中药材分淮小麦、浮小麦两种。浮小麦即淘洗时轻浮瘪瘦的麦粒。仲景甘麦大枣汤,系用淮小麦。 性味   甘、微寒,无毒。 成分  
麦芽又名大麦蘖、麦蘖、大麦毛、大麦芽。 麦芽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发芽颖果。大麦一年生草本,全国各地均有栽培。 麦芽于4至8月果实成熟时收获。麦芽生长全年皆可进行,但以冬、夏二季为好。取拣净
质量好的米线是有营养的。米线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、维生素、矿物质及酵素等,具有熟透迅速、均匀,耐煮不烂,爽口滑嫩,煮后汤水不浊,易于消化的特点,特别适合火锅和休闲快餐食用。 提示 :米线在泡
白面别名 :小麦粉 介绍 小麦经磨制加工后,即成为面粉,也称小麦粉。面粉按加工精度和用途不同分为等级粉和专用粉两大类: 1、等级粉:按加工精度不同可分为特制粉、标准粉、普通粉
别名 :莎草、香附子、雷公头、三棱草、香头草、回头青、雀头香、莎草根、香附米、苦羌头、三棱草根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6至10克;或入丸、散;外用:适量,研末撒,调敷或作饼热敷。
别名 :野姜、猴姜、瓣姜、嘉草、芋渠、阳藿、阳荷、山姜、观音花、野老姜、土里开花、野生姜、莲花姜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3~5钱;研末或鲜者捣汁。外用:捣汁含漱、点眼或捣敷。 知
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3至10克;或入丸、散。 知识介绍 香橼为芸香科植物枸橼或香圆的成熟果实。枸橼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,香圆为常绿乔木,定植后4至5年结果,9至10月果实变黄成熟
别名 :独脚丝茅、地棕、千年棕、独茅根、茅爪子、婆罗门参、蟋龙草、风苔草、仙茅参、山棕皮、尖刀草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5至10克;或入丸、散;或浸酒;外用:适量,捣敷。 知识介
别名 :铁脚威灵仙、百条根、老虎须、铁扫帚、能消、灵仙、黑脚威灵仙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6-12克;或入丸、散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水熏洗,或作发泡剂。 知识介绍
黄蚬子学名青柳蛤,产于黄海浅海处,外壳呈黄色,其肉也呈黄色,斧型的贝壳,暗黄色的斑纹。 蚬肉中含有蛋白质、多种维生素和钙、磷、铁、硒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;还含有微量的钴对维持人体造血功能和恢复
别名 :土沉香、白木香、芫香、六麻树、女儿香、芽香树、蜜香、栈香、沉水香、奇南香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2至5克,后下;研末,0.5至1克;或磨汁;或入丸、散。 知识介绍
别名 :香花菜、绿薄荷、夜兰香、夜来香、月见草 知识介绍 本品为柳叶菜科植物红萼月见草的根。红萼月见草二年生草本。茎直立,高1米左右,基部有红色长毛。叶互生,茎下部的叶有柄,上部的
别名 :香茹、香草、香菜、香戎、石香薷、香茸、蜜蜂草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5至10克,或入丸、散。 知识介绍 主产于江西、河北、河南等地,以江西产量大,质量好。夏、秋二
别名 :龙芽草、脱力草、狼牙草、金顶龙牙、黄龙尾、毛脚茵、瓜香草、石打空、子母草、乌脚鸡、寸八节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10至30克(大剂量可用至60克);或入散剂;外用:适量,捣敷或熬
别名 :团螵蛸、长螵蛸、黑螵蛸、螳螂巢、螳螂子、刀螂子、螳螂蛋、流尿狗、桑蛸、致神、野狐鼻涕、赖尿郎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6至10克;研末3至5克;或入丸剂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或油调敷
别名 :排香、香排草、香羊、毛柄珍珠菜、香草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1~3钱。在麻辣火锅中用量也不宜多,3~5克即可,也可在卤水中使用。 知识介绍 排草香为报春花科植物细
冬虫夏草又称夏草冬虫、虫草。真菌门,子囊菌亚门,麦角菌科。 寄生在鳞翅目幼虫体上。子座单个地从寄主前端发出,基部向上渐狭细,头部近圆柱状、褐色。 子座顶端膨大,在表层下有许多子囊壳,子
又称夏草冬虫、虫草。真菌门,子囊菌亚门,麦角菌科。 寄生在鳞翅目幼虫体上。子座单个地从寄主前端发出,基部向上渐狭细,头部近圆柱状、褐色。子座顶端膨大,在表层下有许多子囊壳,子囊多数产在子囊壳内,每个
别名 :狗儿蔓、打碗花、兔儿苗、狗儿秧、秧子根、奶浆藤、面根草、南面根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1~2两。 知识介绍 本品为旋花科植物打碗花的全草或根茎。多年生蔓性草本。根
别名 :棒槌草、铁色草、大头花、夏枯头、夕句、乃东、燕面、麦夏枯、棒柱头花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9至30克;熬膏或入丸、散;外用:适量,煎水洗或捣敷。 知识介绍 夏枯草
别名 :草决明、野鸡冠花子、狗尾花、狗尾苋、牛尾巴花子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5至15克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;或捣汁灌鼻。 知识介绍 青葙子为苋科植物青葙成熟种子,7至
别名 :公子香、子丁香、支解香、瘦香娇、雄丁香、如宇香、索瞿香、百里馨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2至6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敷。 知识介绍 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
别名 :香椿皮、椿皮、春颠皮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9至15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;或熬膏涂;或研末调敷。 知识介绍 椿白皮为楝科植物香椿的树皮或根皮。香椿为
别名 :三叶半夏、三叶老、三步跳、麻玉果、燕子尾、水玉、地文、和姑、守田、示姑、羊眼半夏、地雷公、狗芋头 使用提示:内服:煎汤,3至9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研末,水或酒、醋调敷。半夏使用不当
别名 :刺儿菜、刺菜、曲曲菜、青青菜、荠荠菜、刺角菜、白鸡角刺、小鸡角刺、小牛扎口、野红、花猫蓟、青刺蓟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6至10克(鲜者30至60克);或捣汁饮。外用:捣敷。
别名 :白檀、白檀木、LIGNUM SANTALI ALBI 使用提示 :2~5g 知识介绍 为檀香科植物檀香SantalumalbumL.的心材。材呈圆柱形或稍扁,长50
别名 :遗香、脐香、心结香、当门子、生香、麝脐香、四味臭、元寸香、臭子、腊子、香脐子 使用提示 :内服:入丸、散,0.03至0.1克,不入汤剂。外用:适量,研末掺、调敷或入膏药中敷贴。
别名 :云木香、蜜香、青木香、南木香、广木香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3至10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掺;调敷药;或熬膏涂。 知识介绍 木香为菊科植物木香的根。云木
别名 :黑兜虫、瓜黑蝽、屁板虫、蜣螂虫、打屁虫、屁巴虫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3~9g,或入丸、散。 知识介绍 本品略呈六角状扁椭圆形,长1.6~2cm,宽约1cm。表面
别名 :地花椒、山椒、山胡椒、地椒、麝香草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3~4钱;研末或浸酒。外用:研末撒或煎水洗。 知识介绍 百里香为唇形科植物百里香的全草。百里香茎匍匐状,
别名 :粘金强子、母猪油、珠草、棉苍狼、黄猪母、火莶、大叶草、虎膏、狗膏、猪膏草、皱面地葱花、粘糊菜 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9至12克(大剂量30至60克),捣汁或入丸、散;外用:适量,
别名 :沼虾、河虾 使用提示 :每次30~50克 知识介绍 青虾又称河虾、沼虾,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淡水水域的主要经济虾类,它营养丰富,肉嫩味美,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名贵水产品
首页 上一页 [ 第11页/共63页 ] 下一页 尾页

© 2016-2030 YingYangABC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
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

吉ICP备16008406号-1   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4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