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:蒜辫子草、羊胡子根、地参、连母、野蓼、水参、货母、女雷、苦心、水须、昌支
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6至12克;或入丸、散。知母多服令人泄。
知识介绍 :
知母为百合科
别名 :清骨风、猫耳朵、穿地节、毛香、白毛藤、地丁香、黄木香、白面风、兔子耳、毛风草
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10至15克;或浸酒;或入丸、散;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;或煎水洗。用量过大有恶
别名 :木笔花、望春花、春花、木兰、紫玉兰、白玉兰、二月花、广玉兰、侯桃、房木、迎春
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3至9克,宜包煎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搐鼻,或以其蒸馏液滴鼻。
别名 :独脚丝茅、地棕、千年棕、独茅根、茅爪子、婆罗门参、蟋龙草、风苔草、仙茅参、山棕皮、尖刀草
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5至10克;或入丸、散;或浸酒;外用:适量,捣敷。
知识介
别名 :藏红花、西红花、洎夫蓝、番栀子蕊、撒馥兰、撒法郎、番红花
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1至3克;冲服或浸酒炖服。
知识介绍
番红花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花柱的上部及柱头。番
别名 :铁脚威灵仙、百条根、老虎须、铁扫帚、能消、灵仙、黑脚威灵仙
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6-12克;或入丸、散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水熏洗,或作发泡剂。
知识介绍
别名 :栝楼根、白药、天瓜粉、花粉、栝楼粉、蒌粉
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9至15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,或调敷。
知识介绍
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中华栝楼的根
别名 :不老药、锁燕、地毛秋、铁锤、琐阳
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6至15克;或入丸、散。
知识介绍
锁阳为锁阳科植物锁阳的肉质茎。生于沙漠地带,主产内蒙古,大多寄生于蒺藜
别名 :鸡舌草、鸡舌癀
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3~5钱(鲜者1~2两)。外用:捣敷。
知识介绍
本品为鸭跖草科植物水竹叶的全草。一年生草本。匍匐茎节上具不定根,茎圆柱形,
别名 :周升麻、周麻、鸡骨升麻、鬼脸升麻
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升阳,3至6克,宜蜜炙、酒炒;清热解毒,可用至15克,宜生用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;或煎汤含漱、淋洗。服用过量
别名 :山茨菇、慈姑、山北姑、毛慈姑、泥冰子、算盘工、人头七、太白及、水球子、泥宾子
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3至6克;或磨汁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磨汁涂;或研末调敷。
知识介
别名 :麻花艽、大艽、西大艽、左扭、西秦艽、左秦艽、萝卜艽、辫子艽、秦胶、秦札、秦纠、秦爪、曲双
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5至10克;或浸酒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。
知识
别名 :香蒲、水蜡烛、蒲草、蒲厘花粉、蒲草黄
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5至10克,包煎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或调敷。
知识介绍
蒲黄为香蒲科植物狭叶香蒲、宽叶香蒲
别名 :大力子、恶实根、鼠粘根、牛菜
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6至15克;或捣汁,或研末,或浸酒,或入丸剂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熬膏涂;或煎水洗。
知识介绍
牛蒡根为菊科植
别名 :麦冬、沿阶草、禹余粮、不死药
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6至15克;或熬膏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,煎汤洗,或鲜品捣汁搽。
知识介绍
麦门冬为门百合科植物麦
别名 :冬花、款花、看灯花、九九花
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5至10克;或熬膏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知识介绍
款冬花为菊科植物款冬的花蕾。款冬为多年生草本,
别名 :香荆荠、线荠、四棱杆蒿、假苏、姜芥
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5至10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水熏洗,捣敷或研末调敷。
知识介绍
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和多裂叶荆
别名 :量天、霸王花、昙花、七星剑花、龙骨花、霸王鞭
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3~5钱。
知识介绍
剑花为仙人掌科植物量天尺的花。生长于废墙上或树上,庭园中有栽培。量天尺多
别名 :金陵草、墨旱莲、水旱莲、莲子草、白花蟛蜞草、墨斗草、野向日葵、墨菜、黑墨草、墨汁草、墨水草、乌心草、墨记菜
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:10至30克;或敷膏、捣汁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
别名 :金毛狗脊、金毛狗、金狗脊、金毛狮子、猴毛头、黄狗头、百枝、狗青、强膂、扶盖、扶筋、苟脊
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10至15克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知识介绍
别名 :附片、盐附子、黑顺片、白附片
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3至9克(回阳救逆可用18至30克)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高敷;或切片贴敷艾炙。
知识介绍
附子为毛茛
别名 :山芹莱、白毛草、铜芸、回云,回草、百枝、百韭、百种、屏风、风肉
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6至10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药水熏洗。
知识介绍
防风为伞形科植物
别名 :奶浆草、铺地锦、铺地红、血见愁、卧蛋草、雀儿卧蛋、小虫儿卧蛋、草血竭、铁线草、酱瓣草
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10至15克(鲜品15至30克);或入散剂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药;或
别名 :干归、马尾当归、秦归、马尾归
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6至12克;或入丸、散,或浸酒、熬膏。
知识介绍
当归为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。当归多年生草本,生于高寒多雨山区
又名山甲片、甲片、鲮鲤甲、鲮鲤角、川山甲、鳖鲤甲、山甲、钱鲤甲。
穿山甲为鲮鲤科动物穿山甲的鳞片。穿山甲体狭长,栖息于丘陵山地的树林、灌丛、草莽等各种环境中,掘洞穴居,昼伏夜出,以白晚熟为主食
当归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:
(1)一般药理 当归极能补血,又能活血,故有和血的功效,为治血病的重要之药。因它长于调经,尤为妇科所重视,举凡妇女月经不调,血处经闭,胎产诸症,故为
当归别名秦归、云归。为伞形科当归属植物「Angelica sinensis (Oliv) Diels(A.polymorpha Maxim.var.siuensis Oliv.)」的根。当归根入药,
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Debx.的子根的加工品。主产于四川、湖北、湖南等地。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,除去母根、须根及泥沙,习称“泥附子”。加工炮制为盐附子、黑附片(黑
别名 :土沉香、白木香、芫香、六麻树、女儿香、芽香树、蜜香、栈香、沉水香、奇南香
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2至5克,后下;研末,0.5至1克;或磨汁;或入丸、散。
知识介绍
别名 :地薰、茈胡、山菜、茹草、柴草
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3至10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;或研末调。
知识介绍
柴胡为伞形科植物北柴胡或狭叶柴胡等的根。北柴
别名 :山精、赤术、仙术
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5至9克;熬膏或入丸、散。
知识介绍
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、北苍术和关苍术的根茎。茅苍术、北苍术、关苍术都为多年生草本,茅
别名 :合成龙脑、梅片、艾粉、结片、龙脑、龙脑香、脑子、片脑、冰片脑、梅花脑、梅花冰片、天然冰片、老梅片
使用提示:内服:入丸、散, 0.1至0.5克,不宜入煎剂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,或调敷
别名 :真北沙参、莱阳参、辽沙参、野香菜根
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6至12克(鲜品加倍);或入丸、散,膏剂。
知识介绍
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北沙参的根。北沙参多年生草本,生
别名 :胭脂麻、败酱、鹿肠、鹿首、马草、泽败、鹿酱、酸益、苦菜、野苦菜、女郎花
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10至15克(鲜品30至60克)。外用:鲜品适量,捣敷。
知识介绍
别名 :百条根、百部草、闹虱药、药虱药、白并、玉箫、箭村、嗽药、野门天冬、百奶、九丛根、九虫根、山百根
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5至10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;或研末外敷;或浸
别名 :茅根、兰根、茹根、地菅、地筋、兼杜、白茅菅、白花茅根、丝茅、茅草根、丝毛草根
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15至30克(鲜品加倍);或鲜品捣汁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汁涂。
知识介
别名 :鸡肠风、巴戟、巴吉天、戟天、巴戟肉、猫肠筋、兔儿肠
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6至15克;或入丸、散;或浸酒、熬膏。
知识介绍
巴戟天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根。巴戟天缠
别名 :小草、细草、小鸡腿、细叶远志、线茶、棘菀、小鸡眼、小草根
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3至10克;浸酒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酒调敷。用量不宜过大,以免引起恶心呕吐。
知识
别名 :银夏柴胡、银胡
使用提示 :内服:煎汤,6至10克;或入丸、散。
知识介绍
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根。银柴胡多年生草本,生于干燥摹及山坡石缝中,分布于东北及内蒙
别名 :香花菜、绿薄荷、夜兰香、夜来香、月见草
知识介绍
本品为柳叶菜科植物红萼月见草的根。红萼月见草二年生草本。茎直立,高1米左右,基部有红色长毛。叶互生,茎下部的叶有柄,上部的